这个小而多民族、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地区诞生了伟大的文学创作者,如诗人保罗·策兰、作家诺曼·马内亚和格雷戈尔·冯·雷佐里,以及更多不太为人所知的作家。
作者:里卡多·安戈索
作家兼教授 Galynka Dranenko 向我们简要介绍了该地区的历史:“自 15 世纪以来,该地区被称为布科维纳,或 山毛榉之乡。以前,它被称为“Chypyntsi 之地”(德语, 斯基佩尼茨),这个名字源自现位于基茨曼区的一座乌克兰小镇。保罗·策兰的父亲就出生在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几个世纪以来,摩尔达维亚、匈牙利和波兰王国一直对这片土地存在争议,直到 1775 年哈布斯堡王朝将其并入其帝国。 1884 年,随着 布科维纳公墓之后,“布科维纳”这个名字就成为一个行政单位的正式名称。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18年。从那时起,这个地区和整个欧洲一样,经历了一段特别痛苦的历史。布科维纳先是属于奥地利,然后又成为罗马尼亚、苏联,再成为罗马尼亚、苏联,现在又成为乌克兰。”
正如德拉年科提醒我们的那样,土耳其人、俄罗斯人、罗马尼亚人、苏联人和乌克兰人都曾经过这个面积刚好超过 10.000 平方公里的小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 1947 年《巴黎条约》,布科维纳被分割给罗马尼亚和苏联的乌克兰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社会主义共和国获得了该地区三分之二的历史领土。因此,罗马尼亚几乎直到最后都因其与纳粹事业的合作和忠诚而受到领土惩罚。
文化融合
陷入这些帝国游戏的犹太人(如果可以这么称呼的话)是该地区的组成民族之一,并在布科维纳的生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与欧洲许多其他地区一样,这并没有阻止他们成为这片大陆普遍存在的反犹太主义的牺牲品。根据《东欧犹太人伊约百科全书》,“1775 年第一次奥地利人口普查显示,布科维纳有 526 个犹太家庭,主要集中在集镇。
犹太人的数量逐渐增多,并在 1930 年达到顶峰,当时布科维纳已属于罗马尼亚,奥匈帝国已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年)而消失,犹太人口占该地区人口的 10%,约有 93.000 名居民,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该地区的文化、社会和经济精英。
这种多民族、多民族共同生活的文化融合对文化和文学产生了影响,其主要表达方式是多种语言,尽管直到 8,7 世纪 XNUMX 年代德语仍占主导地位。从文化角度来看,德语(大部分地方报纸都使用德语出版,阿尔弗雷德·马古尔·斯佩伯、罗丝·奥斯兰德和年轻的保罗·策兰等诗人也使用德语写作)的影响力逐渐被意第绪语所取代,XNUMX% 的布科维纳人口称其为母语。意第绪语作家包括 Eliezer Shteynbarg 和 Itsik Manger。但是,罗马尼亚语,布科维纳所属新国家的语言,也开始对该地区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为它是官方语言,主要由农民、牧场主和商人使用。
德拉年科提到了意第绪语辉煌的时期,并引用了另一位主要作者的话:“我还想记住,最后一位意第绪语作家约瑟夫·伯格在切尔诺夫策生活和写作了近一个世纪。他于 2009 年去世,享年 97 岁。但这并没有阻止他用德语写一些作品。我不得不讲一个关于这种文化、语言和身份可塑性的非常重要的小故事:当被问及他认为自己属于哪个国籍时,他不无幽默地回答道:‘我既不是奥地利人,也不是罗马尼亚人,也不是俄罗斯人,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布科维纳人。’”
和欧洲其他地区一样,罗马尼亚军队与德国人合作在该地区进行的纳粹大屠杀,悲惨地永远终结了犹太人的生命。此外,正如我们之前所解释的那样,由于战争,布科维纳被苏联和罗马尼亚分割,罗马尼亚部分和自 1945 年起留在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手中的部分之间的关系变为零,打破了近三个世纪的文化统一的文化联系。然后,经历了漫长的共产主义冰川期(1945-1991)。他们来自同一地区,但灵魂却截然不同。
布科维纳文学
虽然他并不是一位知名作家,也没有被翻译成西班牙语,但我们还是从精神病学家兼作家罗伯特·弗林克开始这份简短的名单。弗林克在整个二战期间都在躲避纳粹分子,也躲避与德国人合作实施“最终解决方案”的罗马尼亚人,亲眼目睹了他的朋友和家人在大屠杀期间的遭遇。1944 年苏联解放布科维纳后,弗林克走出藏身之处,回归“正常”生活。
罗马尼亚文学中一本未翻译成其他语言的神话书籍的作者, 普拉布西雷亚(1945 年,弗林克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去世,享年 15 岁(小说《崩溃》的作者),战后,他于 1945 年搬到了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在布加勒斯特中央医院担任医生,并于同年自杀。我无法忍受自己曾经经历过大屠杀。他为自己活着却没有为不幸的邻居们做任何事而感到内疚,他一照镜子就脸红,他认为只有最懦弱的人才能过这样的生活。弗林克决定结束这场他认为无法忍受的闹剧,并于 XNUMX 年 XNUMX 月 XNUMX 日这样做了,那时这场噩梦已经结束,留下了数百万的死亡和集中营恐怖的灰烬。
克劳迪奥·马格里斯曾这样描述这位作家:“罗伯特·弗林克是一位精神病学家和卡夫卡式作家,他住在布科维纳。他用德语创作了许多小说和短篇故事,讲述了神秘的审判、不为人知的罪行和神秘的法庭;尽管他的作品明显受到卡夫卡的影响,卡夫卡是一位令人不安的、个人化的叙述者。弗林克是一名犹太人,在希特勒占领期间一直躲藏起来;1945 年解放后,他自杀身亡。”
保罗·策兰和诺曼·马内阿的案例
同样的痛苦,同样的对欧洲数百万从未看到第一线希望的苦难的同情,也许正是这种感觉吸引了罗马尼亚人、但也是德国情感作家保罗·策兰,矛盾的是,他也许是德语中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策兰经历过大屠杀,经历过集中营的恐怖,亲眼目睹了19世纪欧洲的巨大悲剧。他逃往巴黎,因为他无法再生活在这片他亲眼目睹家人和朋友死去的土地上。在法国,他强迫性地写作,但却无法继续生活,而其他人却没有享受到他的命运。生存对他来说变得难以忍受、无法呼吸;他的诗歌无法证明他继续生活在一个残酷、不公正、缺乏最起码的伦理和道德标准的世界中是合理的。 1970年XNUMX月XNUMX日夜里,在多次陷入精神崩溃甚至被送进精神病院之后,策兰从米拉波桥投塞纳河自杀。
格雷戈尔·冯·雷佐里是另一位来自布科维纳的伟大作家,尽管他不是犹太人,但我们还是将他列入了这个名单,因为他在几部作品中探讨了棘手的反犹太主义问题。冯·雷佐里 1914 年出生于切尔瑙蒂市,当时这里还是奥匈帝国的领土,在奥匈帝国解体后正移交给罗马尼亚人。雷佐里给我们留下了几部杰作,这些作品凝聚了他世界主义、游历和好奇的精神,他不断地在动荡、忙乱和紧张的欧洲中寻找生活的意义(如果有的话)。
因此,在那个世界里,他后来在他的一些作品中捕捉到了它,比如选集 反犹太主义者的回忆录作者仿佛在他家的走廊里穿梭,介于东欧和西欧之间,在他的多民族布科维纳血统和他一直用来写作的德语之间。冯·雷佐里代表了一种混合,是犹太、日耳曼和巴尔干世界的融合,是消失的贵族世界的遗迹的汇聚……并在其书页中得以恢复。
最后,这份名单不能缺少布科维纳的伟大作家之一诺曼·马内亚,他创作了世界闻名的作品,例如 《第五个不可能》、《被放逐的影子》、《胡里根的归来》、《小丑》、《黑色信封》 还有更多超出本文简短回顾范围的内容。诺曼·马内亚 1936 年出生于罗马尼亚布科维纳小镇布尔杜耶姆。儿时,他与犹太裔家人被驱逐到罗马尼亚通敌者在德涅斯特河沿岸(现乌克兰)开设的集中营。1945 年,他从那里返回。马内亚是一名工程师,1986 世纪 XNUMX 年代在共产主义罗马尼亚以作家身份闻名。脱离政权后,他于XNUMX年接受了奖学金前往西柏林学习,次年定居美国。他现居纽约,将自己的文学活动与这座北美城市的巴德学院的教学结合起来。